金融的解释 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

  • 商城价:
  • 43.50
  • 市场价:
  • 58.00

累计评价

8765

累计销量

10245

  • 配  送:
  • 数  量:
  • - +
    剩余库存:546

商品名称:金融的解释 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

  • 货号:TP0000843
  • 出版社:中信出版集团
  • ISBN:9787508692340
  • 版次:2
  • 商品编码:12461712
  • 品牌:中信出版
  • 包装:精装
  • 开本:32开
  • 出版时间:2018-10-01
  • 用纸:胶版纸
  • 页数:376
  • 字数:260000
  • 正文语种:中文

产品特色

内容简介

  如果你完全不懂金融,《金融的解释/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》会系统地告诉你金融是什么,你会发现金融比你想象的神奇有趣。
  如果你很懂金融,《金融的解释/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》可以让你回金融学本质朴素的东西,这些内容会让你再次迷恋上它。
  《金融的解释/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》是经济学领域一本极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读物,涵盖了整个金融学理论的基本框架,旨在完整、系统解释金融学原理,通俗地说,就是让读者明白金融是怎么回事。
  《金融的解释/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》总共六个部门,二十九章,涉及到了“货币”“信用”“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市场”“金融衍生工具”“中央银行”“开放条件下的金融”等内容,能够帮助所有人建立金融思维,更好地看懂我们生活的世界。

作者简介

知名学者,经济学家,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,1999~2001年,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。曾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北航国际贸易系主任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、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。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,专译著十余部。书斋笔耕之余,特别关注经济现象,担任《上海证券报》、《国企》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,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,其评论风格清新,引起广泛关注。他多次在凤凰卫视《一虎一席谈》做为嘉宾发表时事论点,其分析风格理性清晰,深受观众好评。

目录



Ⅰ 货币
第一章 交换
第二章 铸币
第三章 从纸币到电子货币
第四章 货币的作用
第五章 对货币的误会
第六章 货币计量和金融资产

Ⅱ 信用
第七章 信用
第八章 利息的本质
第九章 利息计算

Ⅲ 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市场
第十章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
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(上)
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(下)
第十三章 股票
第十四章 股市有规律吗(上)
第十五章 股市有规律吗(下)
第十六章 不确定性、风险和保险
第十七章 黄金

Ⅳ 金融衍生工具
第十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
第十九章 期权
第二十章 远期和期货
第二十一章 互换

Ⅴ 中央银行
第二十二章 中央银行(上)
第二十三章 中央银行(下)
第二十四章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
第二十五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

Ⅵ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
第二十六章 外汇和汇率(上)
第二十七章 外汇和汇率(下)
第二十八章 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
第二十九章 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

参考文献
后记


精彩书摘

  《金融的解释/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》:
  著名的黄梅戏剧目《天仙配》里有段唱词:“你耕田来我织布,我挑水来你浇园。寒窑虽破能避风雨,夫妻恩爱苦也甜。”
  在戏里,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是不求人,不用跟别人打交道的。这是原始野蛮状态下人类生存的常态。
  恩格斯在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一书中写道,在原始社会后期,有三次社会大分工。第一次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,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部落。农业的特点是把种子种下去,就得等着开花结果,于是就有了定居,定居诞生了最初的文明。而游牧民族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,逐水草而生。
  第二次是工场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,成为专门、独立的行当。工场手工业就是制陶、酿酒这类的能工巧匠做的工作。
  第三次是商人阶层的出现。商人不从事生产型劳动,专门做生意。
  没有这几次大分工,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。也许,人类早就消亡了。
  微观上,起初分工是这样发生的:
  两个(男)人比邻而居。开始的时候老死不相往来,各于各的。他们俩都既捕鱼又狩猎。因为光吃鱼不行,光吃肉也不行,得两样都吃,才能过活(这也是假设),所以,两个人都必须同时做两种活计。
  问题是,这俩人一年到头累得要死,日子依然艰难。因为人不可能样样精通,他们当中,一个只擅长捕鱼而不擅长狩猎,另一个呢,相反,只擅长狩猎而不擅长捕鱼。这就是他们困顿的根本原因。
  因为当一个人只善于捕鱼,不善于狩猎,但每天还要花时间去狩猎,这就是在浪费时间。因为他用于狩猎的时间,本来是可以捕鱼的。他擅长捕鱼,能捕获的鱼的量一定很大,去狩猎必然所获无几。他狩猎就是在损失鱼,很多的鱼。得不偿失。
  另一个人也是如此。他把本来可以用于狩猎的时间,用于捕鱼了。他失去了本来可以获得的更多的肉。
  但这没办法,他们必须如此。因为他们老死不相往来,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。谁也不敢把时间全部用于自己擅长的,而必须既做自己擅长的,也做自己不擅长的。别忘了我们的假设,他们得吃两种东西才能过活。
  但终于有一天,他们做了个约定:每个人都只做自己擅长的,放弃不擅长的,然后通过交换,获得自己放弃的鱼或者肉。作为人类的第一次,这是个聪明而危险的决定。
  说这是个聪明的决定是因为,很显然,如果把这两个人当作一个整体,如果他们都只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,放弃不拿手的,也就是善于捕鱼的人光捕鱼,善于狩猎的人光狩猎,鱼和肉的总量会比他们什么都做时大。秘密就是,时间没有被浪费,也就是没有“窝工”。
  说这是个危险的决定,是因为这样做是不保险的。假如其中一个人表面上应允了,只做一件事,但不守信,背地里还是跟原来一样做两件事,也就是不打算交换,那就把另一个人给害死了。
  但不用担心。因为,人们做事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,不是为了别人坏,即使短期内,个别人如此。但也正是有这样的担心,分工的好处虽然早就看出来了,但分工出现,还是很晚的事情。慢慢地时间长了,人多了,这样的担心也就消失了。
  ……


前言/序言

  金融是什么?

  在传统社会,道德是全部生活的中心;现代社会则是经济社会,经济居于生活的中心。不懂经济即脱离时代,而金融是经济的中心,金融学是现代人的必修课。

  遗憾的是,世人对金融经常带有偏见,这是因为中国社会还保留着太多传统社会的观念。

  必须说,文学家们对此有很大的“功劳”。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金钱和财富的鄙薄,以及对富人“愚蠢”和穷人“智慧”的描述,这往往能获得读者的喝彩,也仿佛给作者增添了些许正气。

  但事实是,愤世嫉俗的文学家,从没能正确地区分人性和器物,因此他们对金钱和财富的指责是武断和无理的,对富人的讽刺是刻薄的,对穷人的歌颂是矫情的。

  包括伟大如莎士比亚(shakespeare)者,也未能正确地认识金钱,他在《威尼斯商人》中对金融家夏洛克和高利贷的讽刺,其实是对商人作用和金融作用的无知。商人赚钱是其德行所在,赚钱就是为社会做贡献。金钱本身更没有问题,有问题的是人性中的恶。金钱不过是一种工具,即便没有金钱,人性之恶也会通过其他途径表现出来。指责金钱,就好比有人用菜刀杀人,就认定菜刀邪恶一样。菜刀是切菜的工具还是杀人的凶器,完全取决于谁把握菜刀,而不是菜刀本身。又好比文人们都喜欢把亡国的罪责加诸美女:妹喜、妲己、褒姒、西施、杨玉环、赵飞燕、陈圆圆之类,这些美女风华绝代,人人喜欢,帝王自不例外,还有近水楼台之便,美女值得歌颂,但亡国实在与她们没有任何关系。文学家们的心理,只能猜测为羡慕嫉妒恨。金融是一种生活方式

  自打几千年前货币被发明之后,大多数人的生活概括起来,就是“赚钱养家”。

  即便是对金钱鄙夷的文学家,也离不开金钱。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藏之于深山,或者敝帚自珍,恐怕都是“立言”,传之于后世。文学家们追求声名,跟他们鄙视的俗人追求金钱,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不同,他们的欲望甚至更强烈,就如唐僧比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欲望大。所以,作品必得出版问世。但出版,就得有人资助印刷,那时候,他们就不好意思再抨击商人和金钱了,而是觉得很亲切。不管什么原因,不喜欢金钱,偶尔表达一下愤怒,是可以的,正如落第的秀才们,总是愤恨科举。但一味攻击,只能说是太虚伪了。

  中国人常说的“金钱如粪土”,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和侮辱。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就会明白,货币是人类聪明智巧的产物。但“金钱如粪土”这句话,似乎未必就是真心话,因为中国人又说“朋友值干金”。这两句话刚好是矛盾的,干金不就是金钱?这表明国人对金钱认知的混乱。

  但也有例外,司马迁对于金钱和财富、金钱与道德的关系,有一致又精当的认识。在《史记。货殖列传》中,他写道:“渊深而鱼生之,山深而兽往之,人富而仁义附焉。”在他看来,金钱与道德不但不是对立的,反而是统一的。司马迁的见识,是了不起的。

  人人都渴望美好的爱情,所谓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”(不是人人都同意)。但是,光有爱情是不够的。当男女因着爱情而进入婚姻的殿堂,生活的现实立即摆在眼前。有多少看似相爱的人,或者真的相爱的人,仅仅因为家庭的贫困(没有钱),就劳燕分飞,各奔西东!而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爱情童话,不是公主爱上平民、王子爱上灰姑娘,就是七仙女爱上董永、织女爱上牛郎,抑或罗密欧(Romeo)和朱丽叶(Juliet)相互爱慕。这些故事共同的特点,你可曾仔细思量?它居然是:两人之中至少得有一个富人。贫家的灰姑娘,渴望遇到白马王子,在很大程度上,也可以说是对未来富足生活的一种梦想。毕竟,贫贱夫妻百事哀。所以,金钱绝不像文学家贬抑的那么不堪。金钱,是值得尊敬和歌颂的,比之爱情,毫不逊色,因为终究感情不能当饭吃。

  金融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

  如果没有分工,人类恐怕至今还徘徊在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。所以,亚当·斯密(Adam Smith)的伟大著作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》(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),即《国富论》(The Wealth of Nations),其第一部分,写的就是分工的原理,他充分肯定了分工对增进劳动生产率的贡献。

  ……

  这样说来,金融又跟文学、艺术相像,文学、艺术看起来很空灵,很不实在,但揭示人性的本质。

  金融非十全十美?

  有人说,金融也不是十全十美,会发生通货膨胀、金融危机,让很多人破产,流离失所。

  当然,金融不是十全十美的。因为世界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,甚至是不那么美好的。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,关键是看孰大孰小。汽车、飞机、药品、互联网对人类都有不世之功,但有汽车就有车祸,有飞机就有空难,药品有副作用,可能不治病反而致命,互联网上有病毒,但如果没有汽车,没有飞机,没有药品,没有互联网,这世界又会怎么样呢?肯定会更不安全,会死更多人。如果孕妇大出血要去医院,没有汽车行吗?

  金融危机,至今还不能明确地说,是金融自身的缺陷所导致。但每次危机之后,金融的创新都没有停止,而是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前进。正如海上航行并未因泰坦尼克(Titanic)号的沉没而消失一样。现在海上航行更安全,就是因为吸取了泰坦尼克号的教训。同理,不能因为有金融危机,就因噎废食,取消金融市场。金融危机会使人们认清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设计中的漏洞,找到解决和防范的办法,让交易更安全平稳。比如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,就是吸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教训而不断改进的成果。所以,金融有时也会出问题,但这不是否定金融,甚至取消金融的理由。

 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,金融产品,包括空对空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多,这是为了增加人类的福祉,而不是相反。

  让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金融学世界,拥抱更美好的生活和世界吧。

  预祝旅途愉快!